隨著國家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工業廢氣污染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根據廢氣處理裝置運行的穩定性、處理效果的可靠性、廢氣類型的廣泛適應性和處理過程的安全性等要求,地方政府在廢氣處理過程中出臺的廢氣處理政策指導方針,大多數基本上是吸附、吸收、熱分解(焚燒)三個過程及其組合。
(焚燒)熱分解工藝已經成為VOCs廢氣治理的主流后技術裝備上得到了一個很大經濟發展能力提升,但由于我國很多國家環保管理公司的工程項目設計工作人員與業主單位之間缺乏在初始設計時深入溝通、裝置運行時及時反饋、事故出現時的有效方法解決問題方案,使其不了解熱分解工藝特性盲目設計,導致中國各地頻頻出現裝置爆炸、高能耗停開、裝置故障率高等現象,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正常生活生產方式經營,也給整個廢氣環保行業市場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因素。
01 熱分解工藝簡述
通常,熱分解過程分為直接燃燒(TO)、再生燃燒(RTO)、催化燃燒(CO)、再生催化燃燒(RCO)四種,但燃燒方式和熱交換方式兩種不同組合,主要用于處理吸附濃縮氣體,也可用于直接處理廢氣濃度為3.5g/m3中高濃度廢氣。
1)TO是將高濃廢氣送入燃燒室可以直接進行燃燒(燃燒控制室內設計一般有一股長明火),廢氣中有機物在750℃以上分析燃燒反應生成CO2和水,高溫燃燒氣通過研究換熱器與新進廢氣產生間接換熱后排掉,換熱效率一般≤60%導致經濟運行管理成本具有很高,只在少數能有效合理利用國家排放余熱或有副產燃氣的企業中應用。
2)RTO的燃燒方式與TO相同,只是將換熱器改為蓄熱陶瓷,高溫燃燒氣與新進廢氣交替進入蓄熱陶瓷直接換熱,熱量利用率可提高到90%以上,理念先進,運行成本較低,是目前國家主推的廢氣治理工藝。
3)CO是采用一些貴重金屬作為催化劑能夠降低企業廢氣中有機物與O2的反應活化能,使得這些有機物分析可以在250~350℃較低的溫度變化就能得到充分利用氧化技術生成CO2和H2O,屬無焰燃燒,高溫氧化氣通過研究換熱器與新進廢氣間接換熱后排掉,熱量資源利用率以及一般≤75%,常用于數據處理吸附劑再生脫附出來的高濃廢氣。
4)RCO的燃燒方式與CO相同,熱交換方式與RTO相同,因為投資與RTO相當,而且催化劑對處理廢氣的影響較小,因此采用RCO工藝的企業較少。熱分解以RTO和CO的應用例子較多,如果可以用于數據處理吸附脫附的濃縮氣,兩者之間差別不大,但若直接關系處理中高濃度廢氣時有發生很大區別,需要提高企業通過認真對待。